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
应注意的几个问题
天宫中学 宋述成
2024.10.17
在班级管理中,运用积极心理学,需要注意“尊重、理解、鼓励和参与”。尊重指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,理解是指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情感,鼓励是指鼓励孩子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,参与是指成年人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。这些原则在班级管理中,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,培养学生的积极品格。
1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
被尊重,可产生较大内驱力。积极心理学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、情感以及观点,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个学生。在班级管理中,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,采取不同的方式、方法,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,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关注,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,事实证明,被尊重,可产生较大内驱力。
2、了解、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
当今社会,物质较为发达,物质需求不再是学生的需求重点,而精神层面的需求,成为学生的急需。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,班级管理中的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和需求,了解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。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,应以学生为中心,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找出合适的解决方式,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、关心、关爱。这是学生得以向老师敞开心扉的前提。
3、鼓励学生的发展
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,发现、欣赏、表达、传递美好,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尊从的程式。积极心理学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,注重鼓励和肯定。在班级管理中,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,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,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和被鼓励的力量,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品格。
4、参与学生的成长
积极心理学要求成年人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班级管理中的教师也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,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,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,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,欣赏并表达出来,与学生共同成长,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2024.10.17